《衡水晚報》:市十三中注重人本關懷促進教育發(fā)展
做為河北省進步突出中學第一名、衡水市教育局直屬高中,市十三中在奮進崛起中始終把人本關懷放在顯要位置。學校著力樹立“三個為本”的辦學標準,即:“教育以人為本”——著眼學生長遠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教師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都著眼于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學校以教師為本”——尊重知識,尊重教師,關心教師,以求得教師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
關愛學生 關注成長
“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要想教好學生,首先要有一片愛心,熱愛關心每一位學生,以教師的愛去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愛,從而產生感情的共鳴。這樣才能使學生由愛老師轉向愛老師所教的學科,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誘發(fā)學習的內動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注重人本關懷、注重精神激勵、注重潛能激發(fā),這些正是十三中獨具教育魅力的教育教學特點,學校全體老師也是這種精神、理念的踐行者。學生在校期間的每一天陪伴,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愛的體現(xiàn)。平安夜的教室,已經(jīng)過了晚休時間,十三中教室卻燈火通明,每個教室里都有老師在忙碌。不是圣誕老人,卻是學生成長的溫暖守護神。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們,將一個個寓意心想事成(橙)、平平(蘋蘋)安安的橙子、蘋果輕輕放在每一個桌子上,再放上一張寫滿祝福語的溫馨祝福帖,整個教室洋溢著幸福和感動。
元旦前夜,老師們共同陪伴學生們慶祝元旦,班主任自費買來香蕉、桔子、橙子、糖,學校為每個班級制作了精美大蛋糕。進入感冒多發(fā)季節(jié),為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學校班主任老師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班主任老師們自費為學生們進行教室熏醋、熬制冰糖雪梨、預防性板藍根沖劑發(fā)放……老師們用行動為同學們的健康筑起安全屏障。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支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的老師隊伍,才有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快樂成長。不僅是恩師,更是家長,市十三中老師處處顯示出愛生如子的大愛精神。
用真心換真心,老師們的付出也收獲了關愛和感動,有的老師嗓子不適,同學們的一個祝福帖、一盒潤喉片表達了大家對老師健康的關切之情。高一王娜老師感慨的說“能夠擁有這樣一群優(yōu)秀兒、懂事的學生,真的是我的福分。前些天身體不適,出現(xiàn)了發(fā)燒的狀況。下課后,我的辦公桌上竟出現(xiàn)了好幾盒藥物和便利貼,希望我可以早日康復。付出真情,總會有回報。只要學生們學得快樂,學有所得,老師就是幸福的。大家一起努力,換取青春的無怨無悔!”
學校在元旦為各班級定制精美蛋糕
關愛教師 關注教育
春夏秋冬,老師們準時到校、準時上課,沒有耽誤孩子們一節(jié)課。校領導更是晨昏相伴,每天早上五點半校門口的迎來和晚上十點多的送往,時刻體現(xiàn)了十三中對教師的尊重與關愛。有學生在的地方有老師,有老師在的地方有學校領導干部,凝心聚力的團隊形成了一股正氣,唯真求實的工作形成了一種好風氣。崛起的十三中正是在這種正氣和好風氣的引領下日益發(fā)展、壯大。進入臘月前,學校為全體教職工買來了暖靠背和暖手套。晚自習,校領導班子走進教室、備課區(qū),為有晚課、晚輔導的老師們敬上一杯姜絲可樂、送上一袋熱牛奶,濃濃熱熱的姜絲可樂和牛奶飽含著校領導對老師們的一片敬意和關愛。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學校切實把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課堂教學上來,陸續(xù)推出教學大比武活動、領導聽評課制度、同課異構活動、大公開大評比、優(yōu)秀教師觀摩課活動等一系列舉措。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學校進行了優(yōu)化課堂活動,全體老師勤于鉆研,肯于付出,勇于探索,開創(chuàng)了學校課堂教學全新局面。優(yōu)化課堂讓學生思維活躍,敢于質疑,踴躍探討交流,一個體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學生自主探究、高效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老師們在作業(yè)批閱和檢測方面,落實情況良好,發(fā)揮了每位老師的主觀能動性,效果顯著,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學校課改道路上起到了有益效果。這些活動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科研型教師逐漸涌現(xiàn)出來。在衡水市教師說課、講課比賽中,市十三中五位老師參賽,獲得八項一等獎。
獲得全國化學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的張玲紅老師,談起自己的獲獎經(jīng)歷,當初的一幕幕還難以忘懷。“2014年參加了市里和省里的復賽四次,時間跨度是一年。特別感謝全程參與我準備和比賽的兩位領導車主任和陳主任。她們兩位主任會比我本人更在意我的課,帶領老師一遍遍的去聽,去打磨我的課,大家都給我的鼓勵和掌聲!”
學校為老師發(fā)放多用途靠墊
關愛生本 關注素養(yǎng)
從豆蔻年華到花季雨季,恰同學少年,一同飛揚青春的旋律,共同品嘗成長的滋味。自開展優(yōu)化課堂活動以來,同學們在小組學習中感到了充實和個人、集體的一起成長的快樂,學生們互幫互助,你不會我來給你講,我不會的你給我講,大家勁往一處使,提升的不僅是成績,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優(yōu)化課堂后學習較以前更努力,為的是為組里爭光。我感覺這樣很好。他把我們組內的六個人系在了一起,休戚與共。培養(yǎng)了我們的團隊意識,也讓我們獲得了更深厚的友誼。”學生翟子正說。
學校文明餐桌活動使同學們養(yǎng)成了良好品行,學生吃飯前和吃飯后餐桌一樣干凈整潔。學校還通過板報、標語、橫幅、征文、倡議書,制作提示牌、桌牌等形式大力普及“文明餐桌”知識,推廣文明就餐禮儀,倡導節(jié)儉、文明用餐,把這種文明融入了師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勤儉節(jié)約、文明就餐成為了十三中學子的自覺行動,真正做到了向陋習告別,與文明握手。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xiàn)。在素質教育中,學校將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內化為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學校教育處設置了拾金不昧專區(qū)。學生們撿到東西及時放置到專區(qū),丟了東西的同學也會去專區(qū)尋找,小到飯盆、勺子大到校服、錢包,許多同學從專區(qū)受益。這些同學拾金不昧的行為,反映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校園里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校通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不斷提升,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教育處劉學通主任表示“我校將繼續(xù)搭建德育平臺,讓學生學習這種助人為樂的優(yōu)良品格,將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內化為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人人爭做文明學生。”
作為學校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種人本關懷的境界,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要使教育內化為學生的人格,轉化為學生的信念,就必須讓學生吸收豐富的人本精神養(yǎng)料。校領導表示“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擁有廣博的人文情懷,發(fā)自內心地關心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那么他離開學校步入社會,不管遇到什么,他的心靈深處都會始終燃燒著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我們要讓我們的學生在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個高的升學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學會了怎樣做人。”